在安全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,电击棍作为常见的安防器材,其合法买卖问题备受关注。很多人因不清楚相关法律边界、手续流程,误触合规红线或买到违规产品。本文结合现行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,详细拆解电击棍合法买卖的核心要点,助力买卖双方规避风险、合规操作。

电击棍的合法性核心在于 “是否属于管制器具” 与 “产品参数是否合规”,这是买卖行为的前提基础。
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三十二条,非法买卖、携带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将面临拘留、罚款等行政处罚。司法实践中,警用电击器械属于警务专用装备,带有警徽、编号等警用标识的产品,个人或无资质企业严禁买卖,违者可能构成刑事犯罪。而民用电击棍未被全面禁止,需满足参数标准与使用目的正当性两大条件。
依据《GB/T 26725-2011 电击器通用技术条件》,合法民用电击棍需符合明确参数要求:输出电流控制在 10 毫安以下,优先选择电压≤5 万伏、电流≤3 毫安的低功率型号,且需配备防误触锁、绝缘手柄等安全设计。市场上 “1000 万伏” 的宣传多为噱头,实际有效电压超 50 万伏的产品大概率属于管制范畴,购买前需要求商家提供检测报告核实参数。
部分地区执行更严格的地方标准,如明确禁止持有 80 万伏以上设备,或对电流阈值进一步收紧。买卖前建议主动咨询属地派出所,确认当地具体规定,避免因地域差异导致合规风险。
电击棍的买卖手续因 “销售方” 与 “购买方” 的主体不同而存在差异,需严格遵循审批、备案要求。
- 销售主体仅限公司,个人不得从事电击棍售卖业务。需先取得公司登记证明与工厂登记证明(制造企业),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提交申请书、产品图标、中文说明书、政府机关测试报告及样品,经层层审批获得许可文件。
- 销售前需将产品资料报送公安机关核准,每批次售卖均需记录制造数量、出售对象,每月填报制售月报表报备。线上销售需通过有 ICP 备案与公安备案的正规平台,线下售卖场所陈列样品每种仅限 1 枝,且需烙印 “样品” 字样并报备列管。
- 单位购买:安保公司、金银珠宝业、民间守望相助组织等需凭单位证明文件、使用人在职证明,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许可,获批后领取警械执照,且执照每两年需换领一次。
- 个人购买:仅限公安机关、海关、监狱等法定公务人员,或受雇于合规单位的警卫、保全人员,需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,报公安机关备案方可购买。普通个人无正当理由不得购买,否则可能被认定为非法持有。
企业若涉及电击棍出口,需提交外销订单、产品说明书、许可文件等材料,经公安机关转报警政署核准,通关后 7 日内需报备备查。进口产品需符合国内电压电流限制,同时取得 CE、FCC 等安全认证,否则可能被海关扣留。

合法买卖不仅需要手续齐全,还需在渠道选择、产品甄别、使用场景等方面严守边界。
- 线上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授权网店或正规安保用品网站,核查店铺营业执照与公安备案信息,避开小型不知名平台与 “三无” 店铺。大电商平台可搜索 “民用安防电击器” 等合规关键词,下单前要求商家提供检测报告与许可文件复印件。
- 线下选择经审批备案的安防器材店,现场查验经营许可证与产品合格证明,拒绝私下交易、隐蔽场所销售的产品,此类渠道货源多为超标违规品,无任何售后与合规保障。
- 无论线上线下,购买后务必索要正规发票,作为合法购买凭证,便于后续维权或应对监管核查。
- 查参数:要求商家提供符合 GB/T 26725-2011 标准的检测报告,确认电压、电流未超标,拒绝 “一击必杀”“超强威力” 等违规宣传的产品。
- 查认证:国内产品需有完整中文标识、使用说明及合规认证,进口产品需额外提供 CE 或 FCC 认证文件,无认证标识的产品坚决不买。
- 查外观:确认产品无警用标识、无攻击性设计,外观符合民用安防器材特征,避免误购警用电击器衍生物。
- 使用场景仅限 “正当防卫”,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使用,且不得超过必要限度,禁止用于攻击他人或防卫过当。政府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机场、地铁等敏感区域禁止携带,即便未使用也可能被没收处罚。
- 储存需放在安全、干燥、通风的专用场所,远离火源与未成年人可接触范围,单位购买需集中保管并建立台账报备公安机关。
- 严禁转让、出借已购买的电击棍,使用者离职或单位解散时,需将产品自行销毁并注销警械执照。
- 行政处罚:买卖参数超标、警用标识或无资质产品,将被处以 5 日以下拘留及罚款;情节严重(如携带进入公共场所)可处 5-10 日拘留。
- 刑事责任:大规模贩卖管制类电击棍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,若产品被用于抢劫、强奸等犯罪活动,销售方可能被认定为共犯,面临数罪并罚。
- “民用产品都合法”:错误。即便标注 “民用”,若参数超标或设计具有强攻击性,仍会被认定为管制器具。
- “线上能买就是合法”:错误。部分电商店铺未取得许可,售卖的是违规产品,购买者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- “只要用于防身就没事”:错误。防身需在 “不法侵害正在进行” 的前提下,且不能超过必要限度,主动攻击他人或防卫过当仍属违法。